長武縣,隸屬于陜西省咸陽市,地處關中西陲,咸陽市西北部的涇河中游南側。東與彬縣毗鄰,南與甘肅省靈臺縣相連,西與甘肅省涇川縣接壤,北與甘肅省寧縣、正寧縣交界。
《太平寰宇記》記,長武城在(宜祿)縣西五十里。古為密人侵阮,阮人屯兵之處。隋開皇中,筑寨涇河南岸。《唐書·李懷光傳》記,德宗罷郭子儀副元帥,以所部兵分諸將。任懷光為慶寧等州節度使,引兵城長武,以處軍士。城踞塬首,臨涇水,俯瞰通道,以扼吐番,自是西邊要防。長武城地勢險要,戰事頻仍。大歷七年吐番入犯,次年琿瑊破之,此后常屯兵防狄。大歷十二年吐番寇長武,郭子儀遣將拒之。元和初年,高崇文為長武城使,控扼要害,練兵卒五千,常備寇。唐設宜祿縣轄境至長武城。《元和郡縣志》記,宜祿縣有昭仁寺、淺水塬,有陰槃城、長武城。宋置長武、宜祿兩縣,并存。景祐中,范仲淹奏請,遣宋良領番漢軍馬駐涇州長武寨把隘。長武縣轄地含今長武縣西部,宜祿縣轄地乃今長武縣東部。明設長武縣時,以窯店鎮劃界,取城西長武故地為名。《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長武縣,漢鶉觚縣。唐代置宜祿縣,宋分置長武縣,故城在今縣西五十里。元廢宜祿縣、長武縣。明復置長武縣,設于故宜祿縣城,即今治。《邠州志》記,長武縣,宋故置,明復置。
民間俗傳:先有長武城,后有長武縣。長武縣建置始于宋代。長武、宜祿縣先后興廢或并存,轄地伸縮交錯,屢經變遷。明以宜祿地擴并長武地而復設長武縣,并沿用宋縣舊名,取“長治武安”之意。
下面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就給您介紹一下陜西特色小吃之--長武水豆腐。
豆腐在其它地方或燴或炸,或炒或燒,都是壓成塊干吃,惟獨在咸陽長武,有一種特殊的吃法,就是將豆腐點好后連湯食用。這就是有名的長武水豆腐。
豆腐在民間可謂是家喻戶曉,它的食用價值距今大約有數千年的歷史,它易消化、吸收快,是一種婦、幼、老、弱皆宜的食用佳品,豆腐的吃法有很多種,蒸、煎、煮、炒,每一種吃法都有著不一樣的味道。然而在長武,豆腐確有著一種很特殊的吃法,當地人稱之為水豆腐,吃豆腐時將豆腐點好后連湯食用,味道妙不可言,它既是山珍海味無法替代的鄉土美食,更是招待貴客的特色肴饌。
長武人云:“誰知水豆腐,碗碗皆講究”。長武水豆腐不僅吃起來味道鮮香,而且盛在碗中的水豆腐湯清、味香、油汪辣紅,豆腐細膩滑爽、味道清香,再拌以蔥葉、生姜等佐料,色、香、味俱全,尤其以鮮、香為著,入口生津,令人垂涎三尺。說起長武的水豆腐,最有名氣的那就是昭仁鎮堯頭村的水豆腐,這里自古以來便將水豆腐作為招待貴客的上好佳肴,時至今日,全村的大多數人都從事水豆腐的加工制作,使長武這一民間特色保留下來。
當地人介紹說,水豆腐的制作工藝十分講究, 選用上等黃豆、黑豆,撿凈,磨碎,去脫,簸凈,浸泡,磨槳,煮漿,點漿,最嚴工序點漿時間的把握,謹防過早、太遲,以使豆腐鮮懶可口。食客將長武特產————長武鍋盔掰好,師傅將掰好的李酥鍋盔倒入盛有漿水的銅炒鍋溝煮沸,然后鍋里再倒入點好的豆腐繼續煮,最后加入鹽、油潑辣子佐以榨萊供食客食用。豆腐潔白,如白玉含脂、岫山生煙,滑爽細嫩;饃片金黃,外脆內酥,嚼之勁道,麥香醇厚;湯色乳白,如瓊漿玉夜,豆香濃郁;佐以四川榨萊或涼拌爽口時令小萊。
長武水豆腐湯清、味香、油汪、辣紅,引人食欲,豆腐鮮嫩,營養豐富,老少皆宜,解喝耐泡,醇季滋潤,經濟實惠而有韻味,方便快捷而不簡單,食之實為享受!真可謂“山珍海味油膩膩,不如長武水豆腐”。
在長武,水豆腐已不光是小吃攤點上的人們喜愛之食,它也成了賓館、餐廳的桌上深受客人們青睞的特色美味。由于水豆腐湯清、味香、豆腐鮮嫩,所以每逢早上,當地的大街小巷便能看到吃水豆腐的男女老幼,水豆腐大多也作為當地人的第一頓早餐,清晨吃上一碗水豆腐,神清氣爽,別具一番風味。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
我要學技術(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
已有累計 6800+ 企業及個人通過我們培訓開始了創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