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畢業生總數預計達到795萬,增量與增幅均超往年。這批人何去何從,到底創業還是就業?畢業生如何實現“優質就業”?創業者該從哪里尋找機遇?一時間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為此,在1月30日,中國新聞社與首都師范大學共同舉辦了“就業季·創業季 誰更難?”的論壇,并邀請相關專家,就就業創業的問題展開討論。
根據《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連續5年上升。但是,大學生創業3年成功率僅為1%左右,不僅是大學生,整個青年創業人群的創業失敗率也很高。根據公益組織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統計,目前我國青年首次創業的成功率不足10%。低成功率也就意味著高失敗率,那么其原因是什么呢?
“創業能力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關鍵?!睍现袊逃茖W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我國大學生的能力“被教育摧毀了”。我國學生從小接觸的就是有標準答案的考試題,沒有培養出多向思維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創業不是根據標準公式按部就班地執行,而是根據市場不斷調整與適應。不能適應市場只能被淘汰。
近兩年,創業的熱潮一直居高不退,一方面,這與青年一代壓力大有關,房價的飛速上漲使得很大一部分人即使勤勤懇懇工作一輩子也購房無望,于是只能通過創業搏一搏。另一方面,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已不甘于生活的平淡。于是沒有生活壓力的人,也投身創業,享受在商業海洋中搏擊風浪的快感。
但是到底畢業后就業還是創業?哪一個更難?
畢業意味著要從學校這樣相對穩定的生活模式進入到變數較多的社會場景下,也意味著從原來以學習為主要目標到要去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生活目的,從一個現行生活狀態變成非現行的生活狀態,所以每個人在大學畢業時都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對于大學生來說,創業難一些,畢竟大學是學校教授的都是就業工作用的專業技術,很少有創業方面的培訓。同時,很多公司都會給應屆畢業生提供相應的職前培訓。而創業則少了相應的過渡期,這時,創業的學生更容易栽跟頭。但高風險意味著高回報,同時學生還年輕,經得起折騰,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創業。
清華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史靜寰表示,社會應該寬容失敗,支持大學生作多元化的選擇。創業這件事,我們不要鄙視它,但是也不要推崇它、放大它,無論是工作的人,還是就業的人,都是在為社會創造就業。
就目前來說,各行各業的創業中,互聯網和餐飲行業占了絕大部分,而餐飲行業的成功率要比互聯網高很多。再加上這兩年外賣的興起,餐飲又迸發出新的生機。
小吃、快餐已逐漸成為餐飲行業的主流,傳統飯店由于生意蕭條、店面投入大,在餐飲繁榮的背景下倒是關閉了不少。
畢業后想創業的同學不妨選擇餐飲行業,選擇餐飲的不妨選擇這行中的小吃,想學小吃技術的不妨選擇西安唯典。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
我要學技術(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
已有累計 6800+ 企業及個人通過我們培訓開始了創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