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糕、寧波年糕
岐山臊子面
41、陜西岐山臊子面
陜西岐山的臊子面歷史悠久,起源于商周時期。臊子面是西北地區(qū)漢族傳統(tǒng)面食,以陜西關(guān)中平原及甘肅隴東等地最流行。也是陜西寶雞的著名小吃。陜西省臊子面歷史悠久,尤以寶雞市岐山縣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臊子面也就是肉丁面或肉末面。其中也含有配菜比如豆腐,蘿卜塊等。
42、山東煎餅
山東煎餅,漢族特色面食。源于山東南部和西南部的臨沂、泰安、棗莊、濟(jì)寧等地區(qū)。山東煎餅非常薄,以五谷雜糧(一般為:麥子,地瓜,谷子,玉米,高梁)為原料用“鏊子”烙制而成,卷上大蔥,蔬菜肉類或海味,很好吃。煎餅的起源最早能追溯到東晉時期。從歷史發(fā)展到現(xiàn)在煎餅主要分為以沂蒙山煎餅和泰山煎餅兩種。最遲在明代萬歷年間,現(xiàn)代煎餅的制作方法就已經(jīng)存在。山東煎餅最初源于泰山,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可知煎餅?zāi)菚r已是泰安民間的主食。傳說唐末黃巢起義軍在泰山駐扎,當(dāng)?shù)匕傩赵约屣炏嗨汀,F(xiàn)在煎餅已經(jīng)是魯南、魯西南等地最普遍、最具特色的食物。煎餅的種類有:小麥煎餅、玉米煎餅、米面煎餅、豆面煎餅、高梁面煎餅、地瓜面煎餅。山東煎餅是粗糧細(xì)做、粗糧精做的典型。山東煎餅?zāi)蛢Υ妫辽倏纱娣乓荒暌膊蛔冑|(zhì)。山東煎餅便于攜帶,直接就可以吃,攜帶方便,食之簡便。至今,在山東的魯南、魯西南許多地方,煎餅仍是當(dāng)?shù)匕傩盏闹魇场?/span>
43、孝感麻糖
孝感麻糖是湖北有名的漢族傳統(tǒng)小吃。以精制糯米、優(yōu)質(zhì)芝麻和綿白糖為主料,配以桂花、金錢桔餅等,經(jīng)過12道工藝流程、32個環(huán)節(jié)制成,孝感麻糖色白如霜,香味撲鼻,甘甜可口,風(fēng)味獨(dú)特,營養(yǎng)豐富,含蛋白質(zhì)、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有暖肺、養(yǎng)胃、滋肝、補(bǔ)腎等功效。
44、貴陽腸旺面
貴陽腸旺面,是貴州極負(fù)盛名的一種漢族風(fēng)味面食。在貴州眾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絕”而著稱,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湯鮮的風(fēng)味和口感,及紅而不辣、油而不膩、脆而不生的特點(diǎn)。“腸”即豬大腸,“旺”則是豬血,加上面條,三者相加便相得益彰。 “腸旺”是“常旺”的諧音,寓意吉祥。配料和調(diào)料有20多種。主料和配料的制作都非常講究。
45、貴州絲娃娃
絲娃娃是一種貴陽最常見的漢族小吃,此菜素菜脆嫩,酸辣爽口,開胃健脾。是用大米面粉烙成的薄餅,再卷入蘿卜絲、折耳根(魚腥草)、海帶絲、炸黃豆、糊辣椒等。絲娃娃主要食材大米、面粉,蘿卜絲、折耳根(魚腥草)、海帶絲、黃瓜絲、粉絲、腌蘿卜、炸黃豆、糊辣椒。在吃的時候,當(dāng)然少不了蘸水。蘸水是絲娃娃的精髓。絲娃娃口感豐富,富有層次感,多種蔬菜的美味鮮嫩全都包裹其中。面皮薄如蟬翼,軟糯潔白,通透如玉。
46、徽墨酥(墨酥、墨子酥)
徽墨酥的制作原料主要有:黑芝麻、熟面粉、白糖粉、芝麻醬等。采用徽派糕點(diǎn)制作技藝制成。“徽墨酥”的外形酷似“徽墨”,徽墨酥的酥體從外到內(nèi)烏黑油亮,芳香四溢。“徽墨酥”的顏色也非常像“徽墨”。徽墨酥的味道是:酥、香、甜,入口即化,甜而不膩,芳香沁口。徽墨酥,也叫“墨酥”、“墨子酥”。徽墨酥是績溪縣的代表性食品之一,也是績溪縣著名的甜點(diǎn)。
47、豆豉
豆豉是中國漢族特色發(fā)酵豆制品調(diào)味料。豆豉以黑豆或黃豆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細(xì)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質(zhì),達(dá)到一定程度時,加鹽、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緩發(fā)酵過程而制成。豆豉的種類較多,按加工原料分為黑豆豉和黃豆豉,按口味可分為咸豆豉和淡豆豉。豆豉,是我國傳統(tǒng)發(fā)酵豆制品。是貴州、廣東、湖南、江西、四川、重慶等地的民間特產(chǎn)食品。最早的記載見于漢代。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調(diào)味,而且用于入藥,對它極為看重。《漢書》、《史記》、《齊民要術(shù)》、《本草綱目》等,都有此記載,其制作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據(jù)記載,豆豉的生產(chǎn),最早是由江西泰和縣流傳開來的,后經(jīng)不斷發(fā)展和提高,使豆豉成為獨(dú)具特色,成為人們所喜愛的調(diào)味佳品,而且傳到海外。
48、四川泡菜
四川泡菜,漢族特色菜肴。四川泡菜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澤鮮亮,香味撲鼻,開胃提神,醒酒去膩,老少適宜,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但制作時氣候環(huán)境十分講究,是居家過日子常備的小菜,是中國四川家喻戶曉的一種佐餐菜肴。四川泡菜的調(diào)料:白酒、姜、鹽、朝天椒、大料(八角)、花椒、沙糖、白蘿卜。
49、云南餌塊
餌塊為云南特有,是云南的名特小吃之一,也是大理地區(qū)常見的傳統(tǒng)食品之一。餌塊系用優(yōu)質(zhì)大米加工制成,其制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沖搗、揉制成各種形狀。一般分為塊、絲、片三種。制作方法燒、煮、炒、鹵、蒸、炸均可,風(fēng)味各異,久食不厭。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米飯餅子燒餌塊。云南餌塊是云南省的特產(chǎn)。餌塊為云南特有。
50、云南大理乳扇
乳扇是主產(chǎn)于大理州洱源縣的奶制品,在大理市的喜洲鎮(zhèn)、上關(guān)鎮(zhèn)亦有出產(chǎn),尤以洱源鄧川出產(chǎn)為佳。乳扇形制獨(dú)特,是一種含水較少的薄片,呈乳白、乳黃之色,大致如菱角狀竹扇之形,兩頭有抓腳。在云南大理很受歡迎。乳扇是白族等滇西北各民族中吃的一種奶酪。用牛奶制成。乳白色,片狀,成卷,狀如折扇,故得名乳扇。生吃、干吃、油炸、煎烤均可。是下酒的好菜。也可與云腿等材料一起用于烹調(diào)。切碎后也加進(jìn)三道茶中的第二道甜茶里飲用。
51、甜醅(甜麥子)
甜醅,是西北地區(qū)(主要是在甘肅、青海)的特色小吃之一,用燕麥或青稞釀制而成。“甜醅”也稱為“甜麥子”。
52、燕餃
燕餃就是使用“燕皮”做的餃子。福建小吃。取瘦肉用木錘子打成肉泥,打成紙片般薄半透明狀,做皮。包上肉餡即可。
53、蛋餃
蛋餃?zhǔn)且坏郎阄毒闳臐h族名菜。是以鮮蝦、豬肉或牛羊肉為餡料,用蛋皮包成的餃子。
54、噴湯牛肉丸、牛肉丸
牛肉丸是廣東省潮汕地區(qū)有名的漢族小食。來源于漢族中的客家菜。牛肉丸也是廣東、福建、廣西、江西各省的小食。 噴湯牛肉丸是香港最有名的特色小吃之一,咬時噴出湯汁,口感爽脆、彈性十足,而深受人們喜愛。
55、嘉興粽子
嘉興粽子是浙江嘉興漢族傳統(tǒng)名吃,具有悠久歷史。嘉興粽子作為一種端午節(jié)漢族民俗食品,出現(xiàn)于明代。嘉興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咸甜適中而著稱。尤以鮮肉粽最為出名,被譽(yù)為“粽子之王”。嘉興粽子因其滋味鮮美,攜帶、食用方便而備受廣大旅游者厚愛,有“東方快餐”之稱。
56、寧波湯圓
湯圓是浙江寧波著名的漢族小吃,也是中國的節(jié)日(元宵節(jié))食品。歷史十分悠久。據(jù)傳,湯圓起源于宋朝。因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浮元子”,后改稱元宵。
57、陜西西安葫蘆頭
58、陜西泡泡油糕
漢中熱面皮
59、陜西漢中熱面皮(漢中面皮)
60、廣西酸嘢
61、鏡糕
蕎面饸饹
62、蕎面饸饹
63、黃桂稠酒
64、花溪牛肉粉
65、遵義羊肉粉
66、南方擂茶 擂茶,是一種漢族特色食品。主要流傳于湖南常德、益陽等地。起于漢、盛于明清。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綠豆、食鹽、茶葉、山蒼子、生姜、草藥(香草、黃花、香樹葉、牽藤草等)等為原料,用擂缽搗爛成糊狀,沖開水和勻,加上炒米,清香可口。擂茶在中國華南六省都有分布。保留擂茶古樸習(xí)俗的地方有:湖南的桃源、臨澧、安化、桃江、益陽、鳳凰、常德;廣東省的揭西、陸河、清遠(yuǎn)、英德、海豐、汕尾、惠來、五華等地;江西省的贛縣、石城、興國、于都、瑞金等地;福建省的將樂、泰寧、寧化等地;廣西的賀州黃姚、公會、八步等地;臺灣的新竹、苗粟等地。
67、大理白族三道茶
是云南大理白族的一種飲茶方式,屬于茶文化范疇。白族三道茶,以其獨(dú)特的“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族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
68、廣西桂林油茶(恭城油茶、灌陽油茶)
廣西桂林油茶是恭城、灌陽的食品小吃,打油茶所需要的食料有:茶葉、花生、炒米花、姜、蔥花、酸辣椒、綠豆、米粉或面條。
腸粉
69、腸粉
起源于廣東的漢族特色小吃,咸腸粉的餡料主要有豬肉、牛肉、蝦仁、豬肝等,而甜腸粉的餡料是糖浸的蔬果,炒香芝麻。廣東腸粉有兩種:布拉腸粉,抽屜式腸粉。
70、雙皮奶
廣東省漢族特色小吃。雙皮奶起源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由純牛奶和雞蛋加熱制成,味道更為香濃,入口甜滑。也可以搭配紅豆、椰果、芒果等食材。
71、廣東六大名餅
潮州的“老婆餅”、廣州的“雞仔餅(小鳳餅)”、中山市的“杏仁餅”、佛山市的“盲公餅”、佛山市的“西樵大餅”、陽江的“陽江炒米餅”。
72、叉燒肉
廣東傳統(tǒng)的漢族名菜。多呈紅色,瘦肉做成,略甜。是把腌漬后的瘦豬肉掛在特制的叉子上,放入爐內(nèi)燒烤。色澤鮮明、香味四溢。
73、廣州沙河粉
廣東省廣州地區(qū)一種大眾化的漢族傳統(tǒng)名吃之一。因最早出自廣州市沙河鎮(zhèn)而得名。用米漿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帶狀而成。
74、瀨粉
瀨粉是是著名的漢族傳統(tǒng)小吃,深受廣東人的喜愛。開平、恩平以瀨粉作為中秋節(jié)的傳統(tǒng)小吃,香港澳門也常見。稻米粘米粉拌和熱水后而制成的長粉條。
75、竹升面
竹升面是廣東省漢族傳統(tǒng)面食,廣東人因“竿”音不吉利而改稱“升”。用鴨蛋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壓打出來的面條、云吞皮的一類面食。
76、貴州夜郎面魚
貴州夜郎面魚以小麥為主料,鮮花椒葉、鮮茴香須為輔料,制成魚形,油炸而成。色澤金黃,外焦里嫩,鮮香適口,有濃郁的麥香味。
77、荷葉糍粑
荷葉糍粑是貴州省著名的漢族小吃。香酥甜美,既酥且糯,可口宜人。以上等糯料、白糖、涼糖、玫瑰芝麻、洗沙、花生米、核桃仁等原料制作。
78、鼎邊糊(鍋邊糊)
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福建福州漢族風(fēng)味小吃,鼎邊糊(又稱鍋邊糊)是用蜆子汁為湯,在鍋里燒開取其鮮味,再把磨好的米漿沿著鍋邊一圈澆過去,米漿在鍋邊燙成干皮后用鍋鏟刮到湯里,加芹菜、蔥、蝦皮、香菇等作佐料,燒開后起鍋就是一盆滾燙的“鼎邊糊(鍋邊糊)”。
79、四川擔(dān)擔(dān)面
80、武漢熱干面
刀削面
81、山西刀削面
蘭州牛肉拉面
82、蘭州牛肉拉面
83、閩西八大干
閩西八大干(長汀豆腐干、連城地瓜干、永定菜干、上杭蘿卜干、武平豬膽干、寧化田鼠干、明溪肉脯干、永安閩筍干)。
84、福建光餅
光餅,漢族特色小吃,是福建省地方食品,福州、建甌、順昌等地最受喜愛的傳統(tǒng)餅類食品之一。光餅用面粉加少許食鹽烘制,直徑約6厘米,中間帶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光餅還有另一種類型,即改鹽為糖,形狀也比咸餅大一倍,被稱為“征東餅”。但無論“光餅”還是“征東”餅,其名均與戚繼光入閩抗倭的傳說有關(guān)。
傷心涼粉
85、涼粉
86、干炒牛肉河粉
酸辣粉
87、酸辣粉、重慶酸辣粉
88、紫菜牛肉卷
89、鴨血粉絲湯
90、瘦肉羹(福鼎肉片
韭菜盒
91、韭菜盒
92、牛肉芝麻餡餅
93、百合銀耳蓮子湯、銀耳蓮子湯
94、宜賓燃面
95、績溪拓馃(績溪撻馃)
96、水煎包
biangbiang面
97、陜西關(guān)中褲帶面(biangbiang面)
我要學(xué)技術(shù)(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
已有累計(jì) 6800+ 企業(yè)及個人通過我們培訓(xùn)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項(xiàng)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