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的面做法很多,也都很好吃,疙瘩面是陜西三原的一種吃法,
也叫“一面三吃”
因為吃時要重復幾次用筷子加面條,陜西人將這個加面條的過程叫“挑面”
據說這挑面寓意深刻,
過年了我們也圖個好彩頭,“一挑金銀財寶,二祧好運彩頭,三挑平安吉祥”。
聽到疙瘩面也許有人會想到疙瘩湯或者面疙瘩,
其實不對疙瘩面、疙瘩湯、面疙瘩是三種不同的面食,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告訴您,陜西方言形容一團東西纏繞在一起的就叫“一疙瘩”于是便由此而得名。
三原疙瘩面,又稱“猴兒上竿”,并非疙瘩,而是因為煮熟的面條簇擁成團,宛如花蕾而得名,是三原縣的著名風味食品。 據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小編了解,相傳,清朝光緒年間(公元1875—1993年),三原縣城內有一叫“悅來館”的小吃店,以經營面食為主,生意平平。當時店內有一個名叫李善思、綽號“帽蓋李”的小伙計,精明能干,頗有心計,善于創新。他憑借三原盛產小麥的原料優勢,適應當地商賈飲食講究及其生活習慣,大膽摸索,經反復試驗,終于創制成功了一種面條,在飲食行業引起轟動,小店生意由平轉盛,顧客盈門。“帽蓋李”也成為這家小店的店主,并由此發財致富。
疙瘩面,面條細長柔韌,臊子油而不膩,澆酸而香。細品慢咽,回味悠長。本品食用的方法也很講究。
第一種、干吃
將一疙瘩面放在碗里拌上三分之一肉臊子,加適量油潑辣子攪拌均勻即可。
第二種、湯吃
將一疙瘩面放進酸湯中,加油潑辣子攪拌均勻即可食用,只吃面條,酸湯留下。
第三種、酸湯臊子面
將一疙瘩面放入酸湯中,加肉臊子加油潑辣子,這叫酸湯臊子面,可以先吃面再喝酸湯。
【材料】
五花肉500克,掛面一小把,陳醋150毫升, 生抽 2湯匙,辣椒粉2湯匙,八角 2個,香葉1片,桂皮1段大蔥1根,生姜20克, 五香粉3克,料酒2湯匙,香菜適量
【做法】
1、將五花肉的肥瘦肉分開,分別切成薄片。
2、炒鍋中加油,將肥肉放入燒熱的油鍋,不斷攪拌翻炒。反復翻炒至肥肉出油。
3、再放入瘦肉翻炒,將瘦肉的水分炒干。
4、加入大蔥、生姜、八角、桂皮、香葉、五香粉、料酒翻炒。
5、肉七成熟時加醋、醬油、鹽。
6、大火燉煮至九常熟時加入辣椒粉。
7、微燉一會,即可出鍋,肉臊子就炒好了。
8、將臊子盛出備用。
9、大蔥切末,香菜切末。
10、準備油潑辣子。
11、炒鍋中加入高湯。
12、下入蔥花,香菜末,陳醋,鹽煮開。
13、煮鍋加水煮熟面條。
14、撈出面條,放入涼開水中。
15、將面條撈起瀝干水分,做成盤成一疙瘩。
16、吃時連同臊子、酸湯、油潑辣子一起上桌。
據說當時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先生每次回故鄉,都以吃碗疙瘩面為快事,在民間一直傳為趣談。三原疙瘩面從和面到烹制對操作技能都有嚴格的要求,面團要和硬,面片要搟薄,用大鍘刀切成細而長的面條,刀工細膩。面條下鍋后煮沸即可撈出,面條形如疙瘩,柔軟筋韌細勻。湯汁清香爽口、油而不膩,臊子鮮美而醇厚,既可干吃又可湯吃。真是:面條細長柔韌,臊子油而不膩,澆酸而香,細品慢咽,回味悠長。 三原疙瘩面的食用方法也很講究。食用前,先舀一小碗酸湯,謂之“渴湯”嘗鮮。食用時需小碗兩個,一碗盛酸湯,一碗盛面條。食湯面時,向面碗內澆上臊子,倒入酸湯;食干面時,用筷子挑起面條,在酸湯內涮熱涮勻,然后放回原碗,澆上臊子,在碗中抖散再吃,攪拌后用筷子挑起,臊子全粘在面條上,碗底不留肉末,堪稱一絕。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