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湯的歷史有多久?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xùn)中心的小編估計不會晚于元代。成書于元末明初的《水滸傳》第三十八回“梁山泊戴宗傳假信”,寫戴宗下飯館。酒保道:“我這里賣酒飯;又有饅頭,粉湯?!贝髯谝?yàn)槭埂吧裥蟹ā?,必須齋戒,所以說:“我卻不葷腥。有甚素湯下飯?”酒保道:“加料麻辣豆腐,如何?”戴宗道:“最好,最好?!庇纱丝梢?,這里的“粉湯”是肉湯,與現(xiàn)代粉湯同屬“葷腥”,而戴宗卻只要吃“素湯”。
寫于同一時代的《西游記》多處提到“粉湯”,卻屬于“素食”。如第三十二回:“他叫我做豬祖宗,豬外公,安排些粉湯素食,教我吃了一頓。”
第四十七回:“先排上素果品菜蔬,然后是面飯、米飯、閑食、粉湯,排得齊齊整整?!?/p>
第九十三回:“這時長老還正開齋念偈,八戒早是要緊,饅頭、素食、粉湯一攪直下?!?/p>
這些都是給出家人吃的,自然是素粉湯。
古時粉湯的味道如何?《西游記》第六十九回寫道:“色色粉湯香又辣”??梢娕c現(xiàn)在大致相同,以香辣為主。“色色粉湯”,說明那時粉湯已有各色各樣的了,足見“粉湯業(yè)”之興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記》中還描述了粉湯的做法,第八十四回說到:“取些木耳、閩筍、豆腐、面筋,園里拔些青菜,做粉湯”。很顯然,這種粉湯與現(xiàn)今上海一帶的粉湯很相象,屬于南方風(fēng)味。
由這兩種古籍也可以看出,當(dāng)時的粉湯已分葷素兩大類。
中國的粉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yuǎn)流長。雖然異彩紛呈,但萬變不離其宗,在西北五省、山西、海南等地均有分布。
不論是陜北的羊肉粉湯,還是固原的粉湯,都是以肉,蔬菜,豆腐粉條或者涼粉燴燉而成,高湯的鮮香,加入爆炒的蔬菜和羊肉的臊子,開鍋即食,下飯開胃。粉湯四季可做,但因季節(jié)不同,放的菜有所變化,無論何時做的粉湯,都具有味香撲鼻,色艷奪目等特點(diǎn),使人流連贊嘆。最后效果是:湯紅粉白菜綠,色香味俱佳。要是在冬天吃碗熱粉湯,全身發(fā)熱冒汗,那是沒得說,和金黃油亮,味道香酥的油香配在一起食用,那是再美不過了?,F(xiàn)在是冬天,進(jìn)門來一大碗酸酸兒的、辣辣兒的、滾滾兒的粉湯,痛快淋漓地出一身大汗,不但驅(qū)寒暖胃,還能預(yù)防感冒。
下面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xùn)中心的小編就教您做羊肉粉湯,其實(shí)粉湯用雞肉、豬肉都可以做的。
原料:羊肉,涼粉 木耳蘑菇,菠菜,包包菜,蔥姜,紅辣椒,胡椒粉 花椒粒, 西紅柿,醋, 香菜 鹽,香油,雞精
1、先把羊肉切成大小一樣的厚片
2、涼粉切成大厚塊
3、西紅柿洗凈切成塊,蔥姜紅辣椒切成絲
4、包包菜洗凈切成大片,木耳用熱水泡軟,蘑菇洗凈撕成片,紅辣椒切成絲,菠菜洗凈,香菜切成末
5、鍋里加水把羊肉片放入,大火燒開,撈出浮沫,放花椒、姜、鹽、蔥段,煮熟待用
6、鍋里加煮羊肉的部分原湯,再把紅辣椒絲,木耳,蘑菇,包包菜,西紅柿塊菠菜放入
7、煮幾分鐘后加涼粉塊,煮熟后,加醋、胡椒粉、雞精
8、撒上香菜末兒調(diào)味,味道鮮美,酸辣適中,油而不膩,開胃爽口粉湯碗內(nèi)再加上香油,美味的湯紅粉白菜青,色香味俱佳的粉湯就可以吃了
一般做粉湯都用煮羊肉的部分原湯,再加些水,一起煮,這樣好吃 這個過程叫做“燴粉湯”。原湯早已烹好,而蔬菜和粉塊是新鮮的 訣竅在于不放醬油,而放西紅柿醬以增紅色,放胡椒粉以增辛辣,粉塊、蔬菜能去膻,味調(diào)成偏酸辣。
想了解和學(xué)習(xí)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guān)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xùn)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fā)表一些陜西傳統(tǒng)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lián)系西安唯典學(xué)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shù)、配方、設(shè)備、文化、歷史的!